專家高偉解析國際金融危機40年
《國際金融危機40年解析》一書封面 |
在金融業(yè)高度發(fā)達的今天,金融危機已成為一個世界性難題,與經濟金融發(fā)展相伴而行,無法回避。1997年,泰國爆發(fā)了泰銖危機,隨后引發(fā)了東南亞乃至亞洲金融風暴。2007年,美國爆發(fā)了次貸危機,隨后引發(fā)了僅次于“大蕭條”的國際金融危機,并迅速席卷全球。這些金融危機爆發(fā)之突然、傳播速度之快、波及范圍之廣、危害之深,讓人瞠目結舌。
高偉從事金融風險和金融危機研究20載,將多年來的研究成果集結出版《國際金融危機40年解析》一書,本書重點分析了國際金融危機的跨境傳導機制,金融危機與系統(tǒng)性金融風險的關系,并把系統(tǒng)性金融風險細分,目的是提供分析系統(tǒng)性金融風險的新思路,提高防范金融危機的靶向性和邊際效用,以求探索建立更有效的金融危機預警、防范和救助體系。
國際金融危機是指一國所發(fā)生的金融危機通過各種渠道傳遞到其他國家,從而引起國際范圍內金融危機爆發(fā)的一種經濟現象。其基本特征是,金融領域所有或部分金融指標急劇惡化,以至于影響相關國家或地區(qū)乃至全世界經濟的穩(wěn)定與發(fā)展。金融危機和金融風險緊密關聯,金融危機其實就是金融風險(尤其是系統(tǒng)性金融風險)積累到一定程度集中爆發(fā)的極端表現,解析金融危機需要從系統(tǒng)性金融風險入手。
在信用貨幣、主權貨幣體系下,貨幣徹底擺脫了對黃金等實物的依附和牽絆,貨幣當局釋放貨幣的權力和自由度大大增加,干預經濟運行的手段日益豐富。各國為了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,不斷稀釋債務負擔,競相將低通脹作為宏觀調控目標,基礎貨幣如開閘之水,波濤洶涌,日趨泛濫。那些為躲避金融監(jiān)管、冠以“歐洲美元”、“石油美元”等名號的各種國際游資,在離岸中心、避稅天堂等地注冊,以對沖基金、資本管理公司等形式,如“幽靈”般在國際金融市場游蕩。在金融自由化的大旗下,伴隨技術創(chuàng)新和金融監(jiān)管的放松,跨境資本可以輕松取道資本和經常賬戶,穿越國界,也使金融風險和危機輕松地傳導到其他國家,造成國際金融危機連綿不斷、此起彼伏;A貨幣的擴張和跨境資本的異常流動是國際金融危機頻繁爆發(fā)的根源。金融危機越來越國際化,既可能在多國同時爆發(fā),也可能以某種方式從危機中心向其他國家蔓延,火燒連營,釀成國際金融危機。
金融危機爆發(fā)后,政府總是傾向于積極干預。干預即便無效,但政府已經盡力了,至少可以贏得積極作為的美譽。而每經歷一輪金融危機,一些貨幣當局總能轉“!睘椤皺C”,在救助危機中擴大自己的職能范圍,使權力層層加碼,干預金融運行的手段和工具越來越豐富,干預力度越來越大,也使金融風險向自身集中,甚至禍起蕭墻,引發(fā)更復雜的金融危機和社會危機。
在現代市場經濟體系下,系統(tǒng)性金融風險和金融危機無法避免,這是由市場經濟和金融本性決定的,是內生的痼疾。面對外部金融危機的沖擊,單個經濟體難以獨善其身,能夠做到的是努力降低自身的系統(tǒng)性金融風險,防范各種非系統(tǒng)性金融風險,消除各種風險隱患;加強國家合作,聯合其他國家建立國際性的金融危機“防護網”;及時掌握大國、鄰國以及經濟聯系緊密國家的金融動態(tài),及時預警,及早制定并實施恰當的危機救助方案,才有可能在防御國際金融危機的戰(zhàn)斗中占得先機,降低傷害,并盡早走出危機。(高偉:外交部國際經濟司)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