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詩刊》社第31屆青春詩會作品研討會召開
2017年12月12日14:02 | 來源:人民網(wǎng)-強國論壇
小字號
12月8日,由《詩刊》社主辦的“第31屆青春詩會作品研討會”在桃花潭文化藝術中心舉行。《詩刊》常務副主編商震、河北省作協(xié)副主席大解、浙江省作協(xié)副主席榮榮等20余位詩人、評論家出席。
商震談到,寫詩如在沙漠里打井,不僅要找準位置,還要有深度。一個詩人,首先要熱愛詩歌,并不斷增加文化知識的積累,增加經(jīng)驗的整合和梳理能力,以此來拓展審美的寬度。
“年齡大了,時間就像被擠掉一樣,十年前的事還像昨天一樣”詩人大解說,語言像是砌墻的磚頭,每一塊磚頭都要精準,不然容易塌掉。他舉例說,詩人白月的詩歌語言節(jié)制、通靈、多義,讀之有閃爍的亮點,但語言過于節(jié)制,容易造成一種緊張感,影響意義生成,他建議白月可以嘗試寫敘事詩,語言落到具體的細節(jié),避免空轉(zhuǎn)、打滑,這樣詩歌才能鮮活、生動、有趣味。
榮榮認為,詩人林宗龍的詩歌前后涇渭分明,寫法不一樣,前半部分讀起來費解,后半部分則很順暢,他的詩歌很有探索性,有內(nèi)蘊,“如果能注重詩歌的和諧性,外在形式和內(nèi)在精神更貼近,那么,他的進步會更大!
新時期以來,面對社會的復雜多變,個體意識蘇醒和現(xiàn)代性崛起過程中,詩人如何在自身的困境中、在當下的生存藩籬中實現(xiàn)個體的突圍,是值得反思和探索的問題!扒啻涸姇髌费杏憰笔且淮吾槍Α扒啻涸姇睂W員近兩年詩歌創(chuàng)作的詩會,也是不同的詩歌創(chuàng)作個體的又一次相互碰撞,它不僅對青年詩人找出自身詩歌創(chuàng)作存在的問題有幫助,還對青年詩人如何汲取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資源,形成自身復雜多元的個人語言大有裨益。
(責編:王玫、黃玉琦)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